“我是取得了省里‘金蓝领’高级技师证后,顺利通过了公司内部考评,津贴比普通高级技师每月多150元。”6月18日,在石家庄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石纺机)数控车间里,解存海正在为需要加工的零件进行电脑编程。考证的初衷是为了提升技术水平,但公司的能级工资制度却给了他额外的惊喜。
成为高级技师这么多年,解存海始终没有忘记学习。因为公司的技术等级并非“一考定终身”,而是实行年度考评,“技术跟不上,会被淘汰。”
同样是数控铣工的盛荣鹏也一直在关注人社及相关部门的职业资格考试情况,“我的高级工证年限快够了,想申请报考技师证。”他从高级工晋升为技师后,每月津贴上了一个台阶,他期望着自己能够再进一步。
“在我们企业,技术是硬条件,技能提升直接关系到收入水平。”石纺机工会主席李延辉告诉记者。
石纺机始建于1958年,是原纺织工业部定点生产企业,2004年转制后,成为国内有名的产业用纺织品特种织机研发和制造基地。目前,公司已经开发了四大系列几十种产业用各种特种织机,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
而这一切,离不开数年如一日,奋战在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
近年来,石纺机工会着力深化集体协商机制建设,构筑了企业与职工“责任共担、效益共创、成果共享”为特点的和谐劳动关系。
“每年年初,工会都要举行一次职工代表主席团会议,共商共决劳动关系问题,启动集体协商要约程序。”李延辉说,集体协商最重要的一块内容就是完善薪酬激励机制,签订工资专项集体合同。通过设立职称津贴、技能津贴,鼓励职工技术创新、发明专利、争优创先,让技术工人享受到真金白银的奖励。
“2024年公司评定内部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33名,分别给予月补贴730元、580元、300元;奖励劳动竞赛先进班组3个,奖金共6000元。”石纺机总经办副主任尹素巧告诉记者。
能级工资集体协商的推进,不仅让技术工人的成长轨迹与企业的发展曲线同频共振,更像一把钥匙,打开了职工创新创造的“动力阀”。
常年奔波在全国各地的技师姚招溪,在为客户安装调试设备时发现织机剑库材料磨损较快,回厂后向设计人员建议增加耐磨材料,不仅提高了客户满意度,还为自己赢得了创新奖励。
产品DW100型底网织机采纳职工合理化建议,采用剑杆引纬形式,提高了织机整体稳定性。CXWJ1280织机在短短一年间,完成了由气动引纬方式到液压引纬方式,最终实现剑杆引纬方式的三级连跳技术革新,这背后是多个工种技术工人的协同攻关。
技高者多得,贡献大者受益。广大职工踊跃提出合理化建议或直接参与设备技术改造。数据显示,公司共采纳职工合理化建议中技术革新、技术改造项目20余项,其中16项直接用于产品升级改造中,为公司节约资金、创造效益560多万元。
“公司每年还拿出营收利润的一定比例,进行工资上调。根据2024年的营收,今年职工平均工资涨150元/月,上调了2.3%。”尹素巧介绍说。
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实施,使职工充分享受到了公司发展的成果,增强了企业凝聚力,激发了职工参与生产积极性、创造性,实现了发展与收入“共赢”。
2024年在外部经济环境疲软情况下,石纺机产值、利税均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职工收入也达到了历史最高。
“现在技术工人已经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数控车间几乎人人备考证书。”李延辉告诉记者,石纺机近两年职工辞职、解除劳动合同数为零,未发生一例劳动争议事件。
这种学习热情在企业形成了良性循环,石纺机建立了职工(技师)技术创新协会和技师创新工作室,通过“师带徒”制度确保技术传承。盛荣鹏和姚招溪成为技师后也开始带徒弟,“技术传承下去,才能创造更多价值。”
“现在大家有归属感,知道为企业创造价值就是为自己创造未来。”李延辉说。
(河北工人报记者刘艳惠)
51配资-上海配资网-配资在线炒股-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