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提出加入金砖国家组织,这看似只是一个弱国的求生举动,但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一步不只是“求庇护”那么简单,它可能让金砖陷入被动,甚至把中国推向一场本不该承担的地缘政治漩涡。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接不接纳”本身,而在于这一动作背后牵扯的连锁反应:它可能改变金砖的性质、增加成员国的战略风险,甚至牵动中美之间的微妙平衡。 之所以会出现这一步棋,是因为整个中东的安全格局正处在前所未有的紧张状态。以色列的军事行动让周边国家感受到直接威胁,“如何防范以色列”已经不只是外交或战略层面的选择题,而成了关乎国家安全、甚至民族生存的迫切难题。 各国都在寻找应对之策,就连一向自诩为“阿拉伯世界大哥”的沙特,也不得不采取额外手段:与拥有核武器的巴基斯坦签署共同防御协议,相当于花钱雇了一个安全“保镖”。这不仅是对以军空袭优势的直接应对,也反映出一种普遍的焦虑——即便是区域强国,也无法独力应对以色列的威胁。 在这种大环境下,处于战火一线、始终处于劣势的巴勒斯坦感受到的压力可想而知。阿拉伯兄弟们自身都自顾不暇,过去数十年的巴以冲突也证明,大多数国家除了在舆论上“声援”几句,并没有能力提供真正的安全保障。于是,巴勒斯坦开始寻找新的依靠——既能提供支持,又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形成制衡力量的平台。它选择的答案就是:加入金砖。
这并非仓促的决定。早在去年,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就在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面后提出过申请。只不过直到现在,申请一直没有结果。最新的进展出现在9月26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首次公开回应这一问题。 他强调,金砖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开展合作的重要平台,为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注入了强劲动力,并且“得到了南方国家的广泛认同”。他还表示,金砖“欢迎志同道合的伙伴参与合作,共同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这番表态看似平常,却暗藏关键信息:金砖不仅仅是经济合作的平台,它在推动全球秩序变革、促进多极化和民主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换句话说,金砖不只是发展中国家“抱团取暖”的小圈子,它已经具备了在国际政治结构中撬动天平的潜力。 对于巴勒斯坦来说,这就意味着:如果能进入金砖,就有机会借助这个平台的影响力来对冲以色列的军事压力、对抗美西方的双重标准,甚至改变自己在国际体系中的边缘地位。
但即便如此,中国在这次回应中并没有直接说“欢迎巴勒斯坦加入”,这背后有非常现实的原因。首先从规则层面看,巴勒斯坦本身就很难达到金砖的准入标准。加入金砖的几个基本条件包括:不能参与单边制裁;支持国家主权原则,不搞“两边倒”;经济上要是发展中国家或新兴市场国家,并且增长稳定;在所在地区具备重要影响力,是政治经济的枢纽力量;认同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理念。 逐条对照下来,巴勒斯坦虽然没有制裁别人、也支持主权原则,但经济条件薄弱,自身难保,根本谈不上“增长稳定”;在地区影响力上,它既不是世界级大国,也不是区域枢纽;而受外部力量影响过大,也很难保证战略自主。单从硬性条件来说,它几乎推不开金砖的大门。
比“资格不够”更棘手的,是“代价太大”。即便金砖破例吸收巴勒斯坦,代价可能远超预期。经济上,战乱之国的加入意味着重建援助、财政支持等沉重负担,而巴勒斯坦自身对金砖整体发展的贡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政治上,问题更复杂:巴勒斯坦的直接对手是以色列,而以色列是美国在中东的核心战略支点,与美国国内政治、资本和全球布局息息相关。 如果金砖将巴勒斯坦收入麾下,几乎等同于向美国发出直接挑战。这不仅会让金砖偏离“经济合作平台”的定位,还可能让它成为一个政治对抗阵营。 对于中国来说,这显然得不偿失。当前中美实力势均力敌,彼此都难以彻底压制对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硬碰硬地走向全面对抗,只会让双方两败俱伤,让其他国家坐收渔翁之利。 更重要的是,金砖本身也并非铁板一块:印度惯于左右摇摆,沙特是美国的传统盟友,伊朗在不少问题上强调外交妥协,而俄罗斯正深陷俄乌冲突泥潭。如果中国贸然为巴勒斯坦出头,不排除其他成员“看戏”的可能,甚至可能在关键时刻反手抽身,让中国独自承担代价。
换句话说,巴勒斯坦的申请表面是“抱大腿”,实际上可能成为一场“试探”,甚至是一枚地缘政治博弈的棋子。中国和金砖的选择不能只看情感上的“主持公道”,更要评估由此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支持正义与反对霸权是中国一贯的立场,但如何支持、支持到什么程度,必须建立在战略利益和整体格局的考量上。 巴勒斯坦的诉求值得理解,但这并不意味着金砖就该贸然张开双臂。真正稳妥的做法,是继续在外交、舆论和援助等层面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同时维护金砖“开放合作、共赢发展”的本质定位。只有这样,才能既回应巴勒斯坦的正当诉求,又避免被拖入一场可能改变金砖性质、损害中国利益的风险之中。简单来说,理解对方的困境,但不能让自己掉进陷阱。
51配资-上海配资网-配资在线炒股-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